close

image
「成功能保證生存,但不能保證幸福。」
書名乍看之下,似乎又是一本勵志書,但完全不是。
此書作者為Google X商務長,本身是工程師背景,有一兒一女,工作地位高、經濟狀況好,看似幸福的生活,愛子阿里卻因醫療疏失而在21歲去世。作者寫道自己如何走出喪子之痛,工程師對宗教的看法,性質反而接近傳記故事。
【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p.26 人類的故事,就是男人與女人不斷低估自己的故事。⋯⋯許多運動員、音樂家與企業家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太喜歡自己的工作,所以他們成為自己領域的專家,因為從事這些活動,能讓他們感到快樂。⋯⋯既然要花這麼多小時去做一件事,最容易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去做會讓你感到快樂的事!這不就比花一生的時間去追求成功,期望它最終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來得更好嗎?在工作上,在生活中,在各種關係或感情生活裡,不論我們做什麼,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人生會有痛苦,但不應該受苦】

p.32 人生會有痛苦,但不應該受苦
       不管我們有多麽厭惡,但人生中的痛苦與不適是對我們有幫助的。
       我們任由內心的折磨徘徊不去,這樣的痛苦是自己產生的。

【快樂模型】

p.36 快樂模型
       讓想法被錯誤的觀念影響,就會困在混亂狀態
       懷著負面想法,就會處在受苦狀態。
       擱置想法而跑去玩樂,就會處在逃避狀態。
       思考正面想法,並接受生活中的事件,就能達到快樂狀態。
       超脫雜亂的思緒,抓住生命的真實樣貌,將能永遠活在喜樂狀態。

【如果對未來恐懼,代表對現況滿足,所以恐懼都是多餘的】

p.164 未來會比你預期的更好。一直都是如此。如果你的現在,符合當初害怕的情況,你就不會在這裡了,不是嗎?
        在我們受困於對未來的苦惱循環中時,往往忘記了,恐懼本身就是我們其實現在還不錯的證明。仔細想想,如果你能有辦法讓大腦擔心未來,代表現在沒什麼值得擔憂的事。

【處理恐懼七步驟】

p.165 處理恐懼七步驟
        問自己「最壞狀況下會發生什麼事情?」
        問自己「那又怎樣?」
        問自己「現實生活發生的可能性?」
        問自己「我能做什麼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問自己「我能復原嗎?」
        問自己「如果我什麼也不做會怎樣?」
        問自己「最好的狀況又會如何?」
                   無所作為的代價,往往高於面對恐懼的代價。

【直接面對恐懼吧!】
p.174 我們的人生,沒有任何一天應該活在恐懼之中。生命會帶著你面對你的恐懼,除非你決定跳過測驗,等著恐懼被帶到你的面前。

【自我應驗self-prophecy】

p.197 預測某一件事會發生,往往是在為它的發生鋪路。
        我們總是在推算、預期與預測,當這些預測改變了我們的行為,這些行為往往會讓我們的預測實現。這樣的情況發生越多,我們就越開始相信預測就是事實。聰明的大腦就不會再把預測當成一個未來的可能情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相反地,它把這個未來情景當成當下事件必須考量的事實,而你希望的快樂因此也就不復存在。
         你的預測不過是大腦產生的未來可能性。這些預測都還沒發生。它們並不是事實!

【思考決定一切,難過都是自找的】

p.213 多數時,我們的人生唯一出問題的,就是我們思考人生的方式。當你能以它真實的樣貌看待這個世界時,你的快樂方程式就平衡了。而你越經常這麼做,就越會發現,只要預期設定合理,你生命中的事件幾乎總能符合你的預期。

【太過迷戀挑戰,而讓身心受苦受難】

p.239 在我的工作領域裡,選擇最困難的陸已經成為全民運動。我經常遇見「強力主管」,每天長時間工作、活在極大壓力下,而且只要醒著,每一分鐘都在和人生奮鬥。他們總是努力讓自己離開「舒適圈」,而且想要「造成顯著的影響」。他們甚至希望把生活過得和機器一樣。他們的夜晚都保留來參加建立人脈的晚餐,或者商業活動。他們的小孩也忙碌於網球課與音樂課之間。每一分鐘都經過規劃,並精密到要時鐘一樣分秒不差。當強力主管難得允許自己短暫休息時,就會去找另一個極端活動,也許從事鐵人運動項目,或者去跑馬拉松。他們超越了保持健康的平衡,可能達到了自己設定的目標,但卻一直在付出代價。
         我們經常在和自己的人生作對,但在每一次抗爭中,失敗總是多於勝利。於是我們就抱怨人生很艱難。
         人生其實很簡單,是我們選擇的道路讓它變得艱難。

【師大圖書館索書號】
總館6F新類號專區 177.2 845.2

arrow
arrow

    Anita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