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待在家也不錯》是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的續作,正巧在2019年尾聲,COVID蟄伏,並在未來兩年大幅扭轉了全球人的生活樣貌。而台灣,也在五月遭遇考驗,今天是降二級的第二天,也是遇到三級延後的指考第一天。其實,我每年都有寫學測、指考英文科考題,並且和多益班或有需要的人分享。站在英文老師的角度,很期待今年的出題老師會出什麼招、想到哪些有趣的主題或陷阱,但相信考生肯定很緊張,希望大家都有好的表現:)

p.22 快樂生活矛盾名言
接受自己,但是要對自己有更高期待。
想讓自己自由,就要讓自己節制。
理解別人的不快樂,可以讓他們快樂。
事先計劃好,要如何隨興生活;事事準備好,你才不用事事準備。
做得更少,獲得更多。
快樂,不等於你一直覺得快樂。
瑕疵,有時候比完美更完美。
想要把一件事情變簡單,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物質上的慾望,代表著心靈上的需求。
從他人身上看見地獄,從他人身上看見天堂。

p.24 原子習慣和刻意練習的真諦
如果什麼都要我們花時間認真選擇,我們的心思會被消耗,也因此無法用在其他事情上。

p.30  a quote from William Morris
快樂的真正秘訣,就是對日常生活的各種細節,都懷著真誠的興趣。

p.41 極簡主義到底遵循什麼原則?真的有所謂的原則嗎?
擁有很少東西的人,會快樂嗎?當然會。幾乎一無所有呢,會更快樂嗎?是的。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包括我),其實只要買得明智,擁有的東西也同樣可以帶來快樂。

p.44 有些事情,還是「簡不來」
但「保持簡單」未必是正確的,很多讓我的生活更複雜的事情,其實已能增進我生活中的快樂。例如生小孩,或是學習在網站上貼影音檔、去遠方參加親友婚禮等等。如果做什麼事情都只想著「簡單就好」,只會讓我的人生很頻乏。

p.68 為什麼太過感性或懷舊的人丟不掉東西?
我們以為⋯⋯對物件懷抱著感激之心,常會帶給我們極大的愉悅。一個遭逢船難的選手甫上岸,就用剛剛他藉以逃生的那塊木板來生火,看起來似乎很不近情理。我們會期望他小心而去深情地保存那塊木板,是為一件頗為寶貴的紀念物。

p.78 物件具體數量多寡不是極簡不極簡的定義 There is a gray area or no rules at all. From my perspectives, a so-called minimalist has his/her philosophy but the universal belief is that cherish what you have and do not be constrained by owning items. Sometimes, it's better not to buy it. Sometimes, you just have to let it go.
宣稱我們擁有更多或擁有更少,就必然會更加快樂,就像是說每本書都應該有一百頁。其實每本書都有適當的厚度,而每個人擁有的物品多寡、物品類型、會對哪種東西特別感興趣,也因人而異。這個人住在家具稀少的蒙古包很快樂,那個人則是添購一套精美瓷器會很快樂。沒有適用所有人的單一法則,我必須自己判定什麼是對的。

p.102 幫助自己做出困難決定的五個參考問題
我在等什麼?
如果不害怕的話,我會怎麼做?
哪些步驟可以讓事情變簡單?
如果我有無限的時間和金錢,我會怎麼做?
如果五年後我回頭來看這個決定,我會希望自己怎麼做?

p.180 養成每天做一點的習慣
「忍受十五分鐘」的經驗讓我明白,只要我肯每天花一點時間,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如同超級多產的小說家,同時還革新了英國郵政的Anthony Trollope所說的:「每天做一點,只要真的天天做,就能勝過偶一為之的創舉。「這個任務原本龐大得令人膽怯,但我乖乖每天做一點,設法完成了。而且這才明白,一旦我終於開始動手,其實也沒那麼困難。

師大圖書館索書號
公館分館 177.2 750.2-2

博客來資訊
image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ita Lin 的頭像
    Anita Lin

    中英法翻譯的走跳生活

    Anita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