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多數人無論是升學或求職,都有寫過自傳,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闖出一片小天地,可以出書,你會怎麼書寫自己的人生經歷呢?
而經過這麼多年了,兒時回憶真的準確嗎?
《寫作的起點》這本書專門針對回憶錄寫作論述,英文書名其實是The Art of Memoir,我想,中譯之所以沒有將書名譯作「書寫回憶錄的藝術」,大概是因為每每想到「回憶錄」三個字,總是會聯想到垂垂老矣或是已到另一個世界、功成名就的前人吧?
不過,在自媒體當道的世代,就算書名和「回憶錄」無關,書寫的終究是自己的經歷,也就是「自傳」,那麼,或許這本書可以提供給你一些實用又專業的建議!
p.99 不論自我是否可能創造現實,每個人各自的「真相」如何演變,令人信服的觀點都必須提及這一點。我們大多數人的視野都不太寬闊,因為我們只從自己的視角看世界。
p.100 回憶錄作家的本性——亦即塑造回憶錄過濾標準的自我——將會被證實是她才華的源頭。我在這裡所說的「才華」,不僅是指表面上的文學天賦,儘管那也涵蓋其中,我指的是生活經驗、個人價值、方法、思考模式、感知與內在。
p.169 喬治・歐威爾《1984》:「一旦戴上面具,你的臉就會跟面具越來越契合。」
p.245 基本上對每個人來說,學會與真正的自己相處,是一輩子心靈上的奮鬥。即便是最為直率坦誠的人,一旦開始把自己寫在紙上,也會因為擔心自己最終變成的樣子而感到困擾。你能期待的最好狀況,就是可以撕掉每一張遮住你視線的面具。
p.309 ⋯⋯我都會要求研究生針對任何一位風格卓越的大師下這樣的功夫——拆解每一個句子,撬開整本書的秘密。
p.319 身為一名作家,你不能一開始就把所有東西擠在一起,然後希望讀者會神奇地明白你心裡在想什麼。你必須藉由鋪陳過渡的內容慢慢地展開,就像在讀者前面撒麵包屑,然後那些過度在整本書的推進中愈來愈快。當你熟悉這個方法,麵包屑就可以愈撒愈少,最後完全消失。到最後,只剩下加速的跳接,而讀者早已掌握其中無形的連結。
p.320 我認識的每一位有價值的作家,花在「失敗」上的時間遠多於花在「成功」上的時間——假如成功的定義是敲打出一張優美的文字,並且一字不差地印刷。抄寫員伍網透過反覆修訂,才能完成好的作品。看看葉慈在複寫紙上那些支離破碎的修改痕跡,或者龐德強勢地編輯艾略特的《荒原》。沒有傷筋動骨的大修,那些作品可能早就石沈大海了。
p.325 一開始連一張紙都寫不滿的時候,你必須鼓舞自己把東西搗鼓出來,就算最後會被丟進垃圾桶。每一頁都會帶著你經過抵達下一個地點前需要經過的地方。你會跌跌撞撞、曲折向前,即便低落仍拖著沈重腳步繼續走下去——說出下一個讓你有強烈感受的小事,努力在那片獨特的瞬間注入清晰的記憶,你必須堅定相信,這一瞬間的記憶既是真實的,也對與你之所以是今天的你,起過重要的作用。
p.326 在整個過程中,我從未停止發問。這真的很重要嗎?你寫這個的部分原因,是不是想擺出很酷或聰明的姿態?
以我來說,一本書最後百分之二十的改進,需要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力氣——功夫全在編輯上了。我可以很誠實地說,我所發表過的任何一篇文章,都與第一版草稿相差甚遠。一首詩可能改了六十個版本。我不是很厲害的寫作者,但我是個像頭頑固的鬥牛犬一般的修訂者。
博客來書籍資訊
師大圖書館索書號
總館6F新類號專區 785.28 84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