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林怡廷

十多年前對爸媽喊出「讓我試一次,沒成功就再也不提」的壯志,他在二十歲就奪下國際「古典音樂界奧運」的最高榮譽,踏上職業音樂家之路ㄝ是他夢想要演奏到八十歲的第一章。

「演奏當下,音跟音之間的空白時間,台下的觀眾都在等你拉下一個音,那個空白就會覺得,你在舞台可以掌控很多,可以做到我想做的一些東西,」曾宇謙說,「(這是)我很享受的一件事情。」

「(小提琴)就像是我的一部分,」他說,「訪問可能沒有辦法百分之百把我想要講的表達出來,但透過小提琴演奏,我更能夠表達曲子的一些感情或我的想法。」小提琴和演奏,已成為曾宇謙的生命。

二零一五年,奪得小提琴界最高榮譽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第二名(第一名從缺)後,成為外界矚目的「樂壇新星」,但他定義自己的方式,就是堅持理想,「這些稱號並不會影響我要做的東西。我做我想要做的事,自己往自己的理想邁進,」曾宇謙說。

他口中的理想,是成為職業演奏家。這個藍圖,早在十一歲時就勾勒出,當時的他已在英國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中,擊敗各國音樂學院好手,獲得青少年組第三名。

「給我一次機會就好」

每個人小時候都曾刻畫過夢想,卻常在長大後發現,實現夢想難,在夢想裡堅持更難。

為什麼曾宇謙能做到?除了才華,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對音樂「還可能成為什麼」,充滿無限想像與執著。這讓他成功說服爸爸好幾次。例如,他年僅十三歲就決定遠赴美國就讀寇蒂斯音樂學院,成為知名鋼琴家郎朗的學弟。

起初,爸爸考量到年約上百萬的生活費,並未將曾宇謙的出國留學夢納入規劃,「他當時很沮喪,」爸爸回憶。

曾宇謙因此向爸爸爭取報考機會,「你就讓我考一次,我如果一次沒上,就不會跟你開口了,」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任陳沁紅,當時是曾宇謙的老師,對這段話印象深刻。

最後,爸爸成功被兒子說服,曾宇謙也順利考取音樂學院,爸爸辭職陪他一起赴美;陳沁紅則找到贊助企業,讓他們不受限於經費不足。

就連音樂風格,曾宇謙也堅持走自己的路;他的堅定,化解了爸爸的憂心。

「他的風格內斂沈穩,較不炫技,有別於現代一些獨奏明星,」過去和曾宇謙合作多次的台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觀察。

但這讓護子心切的爸爸焦慮,不炫技會不會得不到掌聲?

「他(曾宇謙)回我,那是別人,我若學他,我就不是我了,」這一番話,讓爸爸試著相信,「他還說,如果沒有人欣賞他,他不可能得獎,也不可能有音樂會,有人不喜歡他,但總是會有人喜歡他。」

失敗是最好的加速器

不過,在成名必經路上,曾宇謙也曾受挫。

二零一四年,當時還在美國就讀音樂學院的曾宇謙,參與美國境內最大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小提琴比賽。那是他沉潛兩年後的第一次比賽。

曾宇謙回憶當時,仍歷歷在目,「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範圍,可是卻沒進到決賽,為什麼會這樣?」

他意外,也沮喪,那時已回台灣的爸爸甚至等了一週,都聯繫不上他。

但這段經歷,反倒讓他停下腳步,回頭修正,再開啟他的下段生命樂章,「真的是失敗的時候,讓我的進步是最大的,那種動力是最強的。」

例如,後續的幾個月,他從右手聯弓等細節檢討起;一五年,他連番在兩個比賽獲得好成績,「當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時,就會從中進步。」

從興趣到職業,現在的曾宇謙已褪去學生身份,成為演奏家。雖然不用再藉比賽證明自己,但他清楚,在夢想裡堅持更難,「這是一條很長的路,很多東西需要克服。」

尤其,最困難的是,他得跟自己的時間和毅力競爭。

去年底,他的行程滿檔,趕赴表演、錄專輯,每隔幾天就得飛往不同的城市,生活在不是飛機、旅館,就是舞台上;他得趁旅途空隙,緊抓機會練琴。

「許多人演奏三年後,就會慢慢退步、不見了;要有很好的自制力,標準要更高,」曾宇謙說。他以八十歲仍有精湛演奏的小提琴家海飛茲(Jascha Heifetz)為精神典範,如此期許著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ita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