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p.15 假設我們想學鋼琴,或剛從事一份必須學會技能的新工作。初期,我們是大外行無誤,對鋼琴或工作環境的初步印象是基於臆測,而且常會參雜一些恐懼。開始學鋼琴時,琴鍵看起來很複雜,我們不懂每個琴鍵之間的關係,也缺乏和弦、踩踏板及演奏音樂的相關知識。而在新公司的環境中,我們不熟知同事之間的權力地圖、上司的性格,以及想表現傑出所需的條件和方法。感到一頭霧水是自然的,在這兩個例子中,我們都還不具備足夠的知識。

  剛開始進入這些處境時,我們或許會因為將學習新東西而感到興奮不已,或者因新技能將會派上用場而雀躍,然而很快就會察覺下功夫苦學是少不了的。最糟糕的情況是撐不了多久就向厭煩、不耐、恐懼、困惑低頭,或是乾脆停止觀察與學習。

話說回來,如果能熬過那些情緒,日積月累下來,便會逐漸形成驚人的轉變。若能持續觀察並遵守老手的帶領,認真摸清狀況,一邊學習規則,一邊觀察事情如何運作、如何相輔相成。如此持之以恆,便能熟練;當基本功練到純熟之後,便能承受更刺激的新挑戰。我們逐漸能夠辨識之前隱而不顯的事理關係,慢慢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解決問題,並能十分堅毅地克服掉弱點。

  時機成熟後,便從記憶升級到實作。我們試驗自己的想法,從過程中得到寶貴的回饋,因而深化知識,且運用這些學問的方式漸趨靈活。不再光是學習別人的作法,更融入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春去秋來,看似在不斷遵循這個學習兼實作的流程,但另一次的大耀進發生了,我們躍上大師境界了。琴鍵不再是外務,它與我們合而為一,彷彿成為神經系統及指尖的延伸。在新職場的例子中,則是洞悉了公司的權力分佈及業界生態。已能將這份洞悉應用在社交場合、看穿別人的心思、預見別人的反應。我們能做出令人拍案的明快決定、靈思泉湧,將各種陳規的奧義學個透徹,成為打破或改寫遊戲規則的人。

p.23 最愚不可及的是去相信在短暫的人生中,光憑一己區區數十載歲月的意識,便妄想經由科技和一廂情願去改變大腦,擺脫歷經六百萬年才發展出來的心智特質。與心智的本質反其道而行或許會暫時見效,但時間會無情地披露你的弱點和耐心不足。

p.25 達爾文戮力工作、大量搜集樣本,心裏終於緩緩浮現理論的雛形。他在出海五年後返回英國,餘生都致力於形塑自己的演化理論。為此,他也必須同時應付龐雜又乏味的事務,例如他就用了八年功夫專門研究藤壺,以確立其生物學家的聲譽;他必須磨鍊出極高明的政治及社交手腕,以消解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對他這種理論的成見。而支撐他度過這段漫長歷程的就是他對這個主題的鍾愛與熱情。

p.36 在天使前方的前景,他畫了花床,但不是隨便勾勒那些司空見慣的職務,而是以前所未見的科學熱忱,描繪童年時便仔細研究的花卉樣本。他還為了畫天使的臉龐試驗各種顏料,調出嶄新的色調,令他的容顏散發出柔和的神采,呈現出神聖莊嚴的氣質(為了能捕捉這種神情,達文西特地挪了空到鎮上教堂觀察正在熱切祈禱的善男信女,其中一位虔誠年輕男子的神情成了天使面容的原型。)最後,他決心成為第一位為天使畫上一雙寫實翅膀的畫師。

  為此,他到市集買了幾隻鳥,花很長的時間練習描繪鳥翅,精準地畫出翅膀與鳥身連結的方式。他希望讓人覺得翅膀像是活生生地從天使肩部長出來的,彷彿可以飛行。一如往常,達文西研究到這個程度還不夠,這件案子結束後,他真的迷上鳥類,在心頭醞釀起的想法是如果能搞懂飛行的原理,或許人類真的能夠飛行。他在這段期間每週都抽出幾小時,研讀能找到的所有鳥類相關資料。這便是他心智運作的典型方式:從一個想法流向另一個想法。

p.43 這可是個全球化、競爭激烈的環境。我們必須學會栽培自己。同時,這是充滿嚴峻考驗的世界,也是個滿是機會的世界,最能夠解決問題、掌握到機會的是企業家,以及能夠獨立思考、適應力強大、觀點讀到的個人或群體。你若能自成氣候,具有揮灑自如的技能,就能左右逢源。

     這個時代重視平等,我們便誤以為每個人都得跟別人齊頭式平等,什麼都得一模一樣,其實平等的意義是說,每個人都有展現各自不同才華的平等機會,百花固然姿態各異,卻能夠齊放。

p.47 想精通一個領域,你必須得對這個領域感到熱血沸騰、感到契合。你的興趣必須超越這個領域的所有知識,熱忱度逼近宗教信仰那般。愛因斯坦不是熱愛物理的領域,而是對主宰宇宙的隱形力量著迷到不可自拔;伯格曼不是熱愛電影,他鍾愛的是創造生命的影像、喜歡那種讓生命鮮活起來的感覺;柯川不是熱愛音樂,而是讓熾熱的情感有一種聲音作為出口。這些童年時就常出現的癡迷難以言傳,只能意會,那是由衷的讚嘆、是感官的愉悅、是敏銳的感知。辨識到這些非語言層次的性向很重要,因為這能清楚揭露了沒有被別人慾望左右的愛好。這不是父母灌輸給你的志向,若是那種志向,它與你的關係會比較浮面,比較能用言語清楚描述,也比較刻意塑造。但如果是純粹來自心底的愛好,那必然就是你的性向,專屬你的獨特性。

p.55 第一、在信心被摧毀前,認清自己是基於錯誤理由選擇目前的職業。第二、挺身對抗將你從天命道路推開的那些人。不妨承認自己竟需要關注與肯定,正是這種心裏需求會害你偏離正軌。對於逼迫你仿效他人的長輩勢力,你要凝聚初一股不平之氣,這是成長的健康環節,建立屬於自己的身份認同。

p.77 學徒階段:三個步驟或模式

一、深入觀察(被動模式) 二、技能習得(操練模式) 三、實驗(積極模式)

當學徒的方式有很多種。也許你是在同一個職位待上好幾年,也可能是在不同公司任過好幾個不同職務,取得許多不同技能的復合型學徒訓練。也可能是就讀研究所,也可能直接吸取實務經驗。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這些步驟都有助於你思考。

  在學徒起初幾個月,最大的錯誤就是誤以為自己得盡量爭取到別人的注意,要令人刮目相看,想證明自己的本事。這種想法會佔據掉你的心思,以致對周遭的真實情況視而不見。若真的得到青睞可能反而會誤導你;那種青睞的緣故並不是你有實際的本事,長久來看,反而是造成阻礙。你該做的是看看情況,向事實臣服,不要在意個人光彩,別想搶風頭,被動就好,留給自己可以靜心觀察的空間。扔掉你以往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假如你想在最初幾個月就令人激賞,只能是因為你認真學習的態度,而不是因為你在自己根本還沒準備好的一天就想一步登天。

一、觀察在這個圈子裡出人頭地的法則與程序,亦即「我們都是這樣做事的。」

二、要觀察的現況是這群人之間的權力關係:真正握權的人是誰、消息是透過誰在傳遞、誰往上爬而誰又在走下坡。

p.82 學習一項技能初期的痛苦與無趣,正好幫我們把心智鍛鍊的更強大,就跟運動一模一樣。很多人以為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應該充滿著樂趣,因此不斷尋覓娛樂即輕鬆的捷徑。學習的痛苦就像心智向你下戰帖,你是能學會專注,捱過無聊?還是會像孩子,立刻向想要尋找快樂的慾望低頭?這其實跟運動差不多,你可以苦中作樂,知道必然會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刻。無論如何,請務必直接挑戰索然無味,不閃不躲,不鎮壓。人生有覺得煩膩的時刻,就養成紀律,挺過去。

p.83 當你的執行動作變成自動導航後,心智便有餘力觀察自己的練習情況。務必善用心智的餘裕發掘出需要修正的弱點及瑕疵,好好分析自己。多方了解別人對你的評價也很有助益,建立評估自己進展的一套方法,判斷自己還得再下多少功夫。不練習、不學新技能的人永遠不懂什麼叫應有的努力程度,什麼叫自我評量。他們以為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坐享其成,實則與現實太過脫節。反覆在同一件事上努力,可以在現實中建立你的立足之地,讓你認清弱點,也明白繼續付出可以得到成就。

p.84(實驗)很多人會觀望太久才開始跨出這一步,通常是因為害怕及恐懼。按著規矩、待在舒適圈日子總是比較好過。但你得在認為自己準備就緒之前,硬著頭皮踏出這一步、做實驗。你要考驗自己,穿越恐怖之幕,建立一種超然的態度,想法子從別人的視角來檢視自己的表現。當你進入這個階段,你會嘗到工作成果不時受到別人吹毛求疵的滋味。

  p.87 奧理略:別因為自己很難駕馭好某一件事,便認為那是沒人可企及的事;即使那是人力不可企及的事,也要相信自己辦得到。

p.90馬莎格萊姆:趁著年輕,最重要的是盡情善用青春的精力,錢只要夠糊口就行。之後幾年,她選擇當著舞蹈老師,教舞時數只要夠溫飽即可,其餘時間則用在訓練自己,以及創作她想要的新舞蹈。

p.91 學習必須凌駕一切。如此,你每次都很容易做出正確選擇。就會挑選學習機會最多的環境,特別是那些必須親手實作的地方。你會選擇有前輩、有師傅可以啟發、教導你的地方。薪資普通的工作也有個額外效益,那就是訓練你用較少的金錢維持生計,這可是寶貴的人生技能。假如你的學徒生涯大部分必須用私人時間進行,你就選擇一份夠付帳單的工作,以及一份能讓頭腦保持靈光的工作,同時能給你充裕的閒暇及腦力進行自我學習。絕不要看輕不支薪的學徒職位。其實,向良師主懂題意擔任免費助理,是最高段的智慧。師父會善用你的協助,願意對你透露的秘訣也會特別。所以,讓學習作為凌駕一切的要務,奠定了你充實自我的大平台,你很快就會發達。

p.99 一但我們自認摸透了一件事物,心智便會封閉,不接受其他可能性。我們只看得到自己認定的事實的各種投影。這種優越感通常是無意識的,卻是源於新事物或未知事物的恐懼。

p.102 大師從普通人脫穎而出的理由通常出奇簡單。學習技能時,經常令人滿心挫敗,我們的能力似乎不足以學會這個技能。我們因而感到灰心,在正式放棄前,心裏早已不自覺舉了白旗。差別不只在於決心,更在於最ㄉㄩˊ結果的信任,以及自己的信心。

p.111 失敗有兩種。一種是你因為害怕或在等待所謂的完美時機,而遲遲不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行。從這種失敗裡,你無法有任何學習,只是被畏首畏尾的個性害慘。第二種失敗來自勇敢冒險。如果你的失敗屬於這一種,你暫時的丟臉與能得到的心得相比,根本微不足道。一再失敗甚至可以強化你的韌性,一清二楚地指導你下一回該如何做。

p.130 (需要有師父帶領的原因)學習新事物需要謙卑。我們必須先承認自己對某專業領域的認識,落後於某些人十萬八千里。他們今日的卓越不是來自天生的才氣或特權,而是時間與經驗的淬煉與積累。他們在業界的權威地位不是靠耍權謀或奸巧而來,那就是有扎實的根底。但如果不能接受事實如此,如果什麼權威都信不過,我們便會誤以為靠自己摸索易如反掌,無師自通才叫天才。我們或許會辯解說,這麼想才能獨當一面,但說到底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或許下意識認為向一個大師學習、臣服於他的權威,等於招認自己能力不足。即使現實生活裡,有老師這號人物在一旁,通常也不認真聽取他的建言,情願用自己的那一套把事情做掉。很多人反而相信,要去質疑老師才是自己有料的表現,只當個聽話的學生太懦弱了。

一、承認自己有所不足無損你任何事,只意味你暫時還不到位,而師父會協助你往前進

二、自己摸索要十年才能磨出來的功夫,在良師的調教下也許五年就能辦到

三、讓學習不侷限在知識傳遞的層次,還會學習師父的風格及優異的思維模式

p.242 在壓力特別沈重時,大師們會放鬆片刻。也許是放下工作去睡個覺,也許是短暫休息或先找別的事來做。在這樣的時刻,問題的解答、執行計畫的完美點子幾乎一定會自動送上門來。

p.244 我們需要壓力的根本原因。覺得自己有無窮盡的時間可以完成工作的話,會戕害心智、削弱我們的力量。注意力和心思會因此渙散。缺乏緊張感令大腦很難啟動高速運轉,各種聯想冒不出頭。因此,記得都要為自己的工作訂下期限,不論是真正的期限或刻意規定的。面對即將來臨的截止日期,心智才會依你的敦促振作起來,令點子蜂擁而出。沒有多餘時間去感受挫敗,每天都得打起精神面對嚴峻的挑戰,早上一起床,你就會有各種具原創力的靈感和聯想推著你前進。

p.292 商博良與楊醫師的故事有著學習過程的基本典範,揭示了兩種處理問題的典型。楊醫師對聖體書之謎是採取從外圍進攻的策略,動力源自想成為破解聖書體第一人的野心,藉此揚名立萬。為了加快研究速度,他將古埃及的書寫系統簡化為有條理的數學公式,假定他們是表意文字。如此,他便將能破譯當成一種演算工作。為了做到這一點,他不得不簡化其實複雜至極且層次豐富的書寫系統。

  商博良的方法則恰恰相反。他的動機是真心渴望了解人類的起源,並且熱愛古埃及文明。他想發掘真相,不為追求名利。他將翻譯羅賽塔石碑視為生命任務,甘願付出三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來完成,不惜一切代價,只想破解謎團。他不從外圍進攻、也不套用公式,而是投身嚴密的學徒訓練,學習古代語言及哥普特語。結果,他對哥普特語的知識成為解謎的關鍵。憑著多種語言的認識,他了解到語言的錯綜複雜反映出社會的繁複程度。當他在一八二一年重拾羅賽塔石碑的研究時,專心一意,心智便進入創意活躍狀態。他重新界定問題,決定先把世俗體與聖書體兩個文本視為存粹的視覺圖像,這是神來之筆。他從更多層次進行思考,對古埃及累積了足夠知識,終至成功破解這個語言。

  在各個領域中,很多人都喜歡採取楊醫師的策略。當研究經濟學、人體健康或大腦的運作方式,都偏愛抽象、簡化的手段,把極度複雜、互相牽連的諸多問題簡化為模式、公式,以及有條有理的統計數字,或可供解剖的獨立器官。但如此簡化之後,有血肉有生命的元素就喪失了。請採用商博良的模式,切勿貪快,情願採用比較完整的作法,盡量從不同角度檢視研究標的,讓思維增添不同層面的資訊。你要假定任何整體內的部位都在與其他部位互動,無法一刀切割。在你心裡,要盡可能貼近研究目標的複雜真相與現況。一步一腳印之下,巨大的謎團也會自動在你眼前解開。

p.312 憑直覺就能掌握大局、感應到動能存在,要歸功於長時間的累積。證據顯示了,大腦大概在一萬小時的練習後會產生實質變化,直覺力則是在大約兩萬小時或更久之後的蛻變成果。累積如此多得練習與經驗後,大腦在不同類型知識之間突然產出連結,迸出靈光一閃的洞見,即時察覺到動能。

p.318 很多人面對如此龐雜的世界時,尚未敢小試身手便先心生膽怯。在如此白熱化競爭的現代環境中,畏怕退縮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漸漸對安逸舒適上癮;只想對現實抱持簡化後的概念,樂於接受傳統思維;輕信提供速效、輕鬆得到知識的公式。不願砸下時間、放下驕傲來培養技能,學習技能的初步階段自尊心勢必老會遭受打擊,因為會赤裸裸地感受到自己的不足。這樣的人學會埋怨世界,把自己的問題都怪罪到別人頭上;會為自己的退縮找到政治正確的藉口,但說穿了,就是無力應付複雜的挑戰罷了。為了簡化精神負擔,切斷與現實的連結,壓制人腦歷經幾百萬年才辛苦開發出來的各種能力。

p.345 我們通常是以身心分離的狀態,進行平日清醒時的各種活動。我們思索自己的身體和實際行動;其他動物不像人類,並沒有身心分離的問題。當你開始學習一項技能,這種分離狀態會更加明顯。你會心繫這項機能牽涉到的各種動作,並遵循每一個步驟;你感受得到自己的遲緩,肢體也笨拙。等進步到某個程度後,你可以洞悉執行步驟的過程該如何改善,心智不再阻礙身體,明白把技能練到爐火純青會是何種狀況。憑著這一份洞見,你掌握了努力的方向。只要練習得夠多夠久,技能會進展為自動化的動作,你會感覺身心合作無間。

p.355 處理問題時,務必訓練自己看出個別問題與大局之間的關聯性。

p.368 歌德在幾個月後寫信給朋友,也就是傑出的語言學家及教育家洪堡,信中提到:「人類器官從練習、訓練、反思、成功或失敗、前進或抵抗⋯⋯學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必要連接,學問與直覺攜手合作,創造出世上的種種奇蹟⋯⋯怪異行徑衍生的各種歪理在世間大行其道;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得竭盡所能,善用本領及留存內心的一切,堅守自我本色。」

p.371 尼采:「因為我們自視甚高,但又絕對沒高到以為自己畫得出媲美拉斐爾的畫作,或寫得出莎士比亞那樣劇力萬鈞的場面,於是說服自己那是非凡的成就,是完全超乎尋常的特例,或假如我們仍然抱持宗教信仰,就會說那是上帝的恩賜。於是,虛榮、自戀促使我們崇拜天才⋯⋯只要認定他們與我們相距十萬八千里,是奇蹟的存在,他們的偉大就不會構成我們的苦惱⋯⋯但除了虛榮想像外,天才所在從事的活動與尋常的機械發明家、天文或歷史學者、戰略大師基本上差異不大。只要想像一個人在某方面的思路特別活絡、會將一切皆視為可用的素材、總是熱切地觀察自己及別人的心靈活動、隨處皆能察覺模型與誘因、永遠不厭其煩地整合現成的資源並加以使用,天才的本領便都說得通了。天才所做的事不過就是先學會砌磚再學會蓋房屋,持續尋找建材並持續據以建構自己。人類的所有活動都複雜到極點,不只是天才的專利:一切都不是「奇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ita Lin 的頭像
    Anita Lin

    中英法翻譯的走跳生活

    Anita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