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動機
一開始接觸極簡主義是在2017年,當時在Netflix看到一部紀錄片,就叫Minimalism,兩位男性介紹自己如何透過減物,過得更幸福、更快樂。之後更有名的是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魔法」
之後在日本、台灣也可以吹起極簡風,希望在資本主義過度消費的環境下,人們該如何克服誘惑、物慾,讓自己生活得更簡單、更知足。
這本《我決定簡單的生活》是日本編輯佐佐木典士的心路歷程,透過youtuber末羊子介紹,開啟了我閱讀本書的興趣,而後在師大圖書館借閱。
書本簡介
書中精華或許是55項減物法則,作者去蕪存菁帶著讀者思考為何究竟無法斷捨離,空間就像我們的心,擁有太多雜念,就無法讓心有多餘的空間接納新事物,讓陽光照進來。所以,空間大掃除也猶如打掃自己的心靈。最後,作者列出十五項進階版減物法則,比起前述的55項實務技巧,更偏向「修心」。
內容摘要
極簡主義者的陷阱
p.181 極簡主義者最容易產生的問題,就是忍不住「炫耀自己東西少」,或是「比誰的東西少」。極簡主義者是「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麼的人」,也是「為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標而減物的人」。每個人「需要」的物品不同,要「減少」的東西也不同。因此,與別人比較誰的東西少,一點意義也沒有。
說真的,即使家中充滿各式各樣的物品,只代表你需要的東西較多,只要這些東西能讓你每天充滿活力,便無需減物。不要責備擁有雜物的人,任何人都不需要強迫自己丟東西。
極簡帶來的好處:節省時間、更了解自己喜好
p.192 重複購買自己喜歡的相同商品,細心維修延長使用壽命,就能省去挑選新商品的時間。現有的物品已經能讓自己心滿意足,自然減少想買新商品的機會。不只是物品,減少選項有助於我們更快做決定,也是避免浪費時間的重要條件。
極簡主義享受生活:放空也很重要
p.197 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當我們什麼也不做、發呆的時候,大腦會啟動「預設模式網路」。這塊大腦領域不會在思考或工作時運作,只在人們發呆時活動。
一般認為預設模式網路的目的在於「自我認知」、「取向」、「記憶」,簡單來說,就是從客觀角度審視自己。什麼也不做或是發呆的時間並非無意義地流失,而是找回自己的珍貴時刻。坐在岸邊聽海浪的聲音,望著營火什麼也不想。
科學已經證實,我們需要時間放空。無論富豪或窮人,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能夠悠閒地享受時間才是極致奢華的生活。
感恩「五觀偈」:惜物、惜時
p.308 1. 思量食物供給來源(思量食物流通過程,包括食物的培育環境、經由哪些人送到消費者手上等)
2.思量自己積多少德、做多少功,足以吃下這些食物而不感到愧疚
3.不貪不急、心無雜念,專心吃完眼前的食物
4.吃食不追求美味,而是為了延續生命
5.以成就自己為念,用心品嚐食物
十五項進階版減物法則
1.令人滿足的不是物品「數量」!
2.以制服的概念搭配私底下的服裝
3.東西越少越有個性
4.想了五次要丟的東西,請立刻丟掉
5.「測試」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6.一點點的「不方便」讓人快樂
7.怦然心動的物品也要丟掉!
8.趁健康時整理生前遺物
9.減少雜物,不會減損自我風采
10.顛覆物品的使用常識!
11.不要想太多,儘管放手去丟!
12.不與人比較
13.「減物癖」與「囤物癖」是同一種病
14.極簡主義是一種方法,也是揭開未來人生的序幕
15.極簡主義沒有正確答案
師大圖書館索書號
總館5F 192.1 157
公館分館 192.1 157 2017
另外,2019年,作者接續推出《我決定簡單的生活2:50個不勉強就做得到的習慣》,只不過內容很接近《原子習慣》,我個人更推薦《原子習慣》一些,哈哈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