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開始知道這本書是透過 podcast經典也青春 的導讀,這本書是村上春樹旅居歐洲列國三年,並且在這段期間內,創作出他的經典代表作《挪威的森林》。

《遠方的鼓聲》可以說是村上在旅居歐洲時的日記隨筆,因此村上本身也表明,這本書不算是遊記或是旅遊介紹,如果帶著這個期待閱讀,可能要失望了。

隨筆紀錄村上在歐洲的心聲,遇到有趣的人、事、物,也可以看到村上的culture shock,書寫日本文化與歐洲文化的碰撞,當然其中也不免小小抱怨妻子XDD

推薦給想了解村上內心世界,以及推敲《挪威的森林》創作靈感的讀者:)

image

論寫作要及時,就像畫家趕快在素描本上描繪出擦身而過的景象

p.16 我想趁早把這東西寫下來。我並不太害怕年紀增加。年紀增加並不是我的責任。任何人的年紀都會增加。那是沒辦法的。我害怕的是,在某一個時期應該完成的某種事情在沒完成之下時間就過去了。這就不是沒辦法的事了。

速寫記錄當下的感受,因為記憶與感受會隨著時間淘洗,沖淡甚至流逝

p.16-17 現在像這樣回到日本來,坐在書桌前回想那三年之間的事實,心情非常不可思議。回過頭來看時,其中有很奇怪的失落感。有質感的空白。某種漂浮感。某種流動感。那三年的記憶。彷彿被沖到一個由浮力和重力所製造出的狹小夾縫裡徘徊著似的。那歲月在某種意義上是喪失了。不過在某種意義上,卻還緊緊抓著我身心深處的現實。我身體的某個地方還清清楚楚繼續感覺得到那記憶的抓緊(grips)。記憶的長手,從非現實的某個黑暗深處伸出來,正捉緊現實中的我。我想對誰傳達那質感的意思。卻沒有與那相當的語言。就像某種情緒一樣,或許只能以比喻式的總體來顯示。

一生中究竟什麼是必需?什麼根本不需要在乎?

p.25 我們把國外生活所必須的東西毫不保留全塞進皮箱。不過這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作業。因為要在南歐住上幾年,生活上到底什麼東西需要多少,一般人並不那麼容易搞清楚。當你覺得有必要時,會開始覺得好像一切都有必要,當你覺得沒必要時,又會覺得好像一切都沒必要了。

村上論寫作之必要,但腦袋卻一團混亂,不知從何下手

p.33 我想在四十歲以前寫兩本小說。不,與其說想,不如說有必要寫。這是很清楚的。但我卻無法著手。寫什麼好呢?該怎麼寫好呢?這也大致知道。但卻寫不出來,很不幸。甚至覺得這樣下去也許永遠也寫不出來了。而且腦子裡蜜蜂嗡嗡嗡地繞著飛。非常吵,吵得我沒辦法思考事情。

論語言學習的學用落差

p.87 沒辦法我只好用希臘單字跟她講,而我的語文能力事實上要問像「這熱水壺按過按鈕後要等多久水才會開?」或「炸完東西之後,油要丟在哪裡才好?」之類詳細問題是不可能的。比手畫腳能解決的就以比手畫腳解決,剩下的只好放棄看著辦了。

村上在歐洲的日常,可參考〈斯佩察島上小說家的一天〉

p.96 7AM 起床->吃過飯就去跑步,短則40分鐘,長則100分鐘左右->淋浴->兩本翻譯+旅行速寫(合作稿件)+寫長篇小說
稿子寫膩就翻譯,翻譯膩了就寫稿

規律寫作的感受

p.155 每天繼續不斷地寫小說是很辛苦的。有時覺得好像要把自己的骨頭剃掉、肌肉吃掉似的(或許您要說並不是那麼了不起的小說嘛,不過以寫的人來說這確實是真實的感覺)。雖然如此,可是不寫更難過。寫文章是很難,可是,文章本身在要求被寫出來。這種時候最重要的是集中力。為了把自己完全投入那個世界的集中力。還有盡量讓那集中力長久持續下去的力量。那麼,到達某一個時間點忽然就能克服那辛苦了。其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確實擁有完成這件工作的力量。

村上幽默論述小說家與妓女的共同點

p.169 在德國甚至妓女都每天早晨跑步。好像類似村上龍在《紐約市馬拉松》裡所說的那樣,事實上我就曾經在漢堡跟這樣的妓女聊過。她說她每天早上在歐斯達湖畔跑步。我也在同一個路線跑過,所以我試探性地問她跑多久,她告訴我相當了不起的時間。不得了,我說。她聳聳肩說因為身體是資本啊。對,妓女和小說家都一樣,身體就是資本。

無論到哪裡,都一定會保有的習慣

p.172 就像有些人每到一個陌生地方時一定會到大家常去的酒館,有些人每到一個陌生地方時一定會跟女人睡覺一樣,我每到一個陌生地方時一定會去跑步。我想藉跑步去感覺只有我才能感覺到的事情。這有時候順利,有時候不順利。不過總之去跑。不管怎麼說,我喜歡跑,而且在陌生的土地上跑步是非常愉快的是。就像翻開剛買的筆記簿的第一頁時一樣。

村上論滄海桑田與自己寫作的目的

p.180 現在走在這裡的人,百年後誰也不存在了。從我眼前走過的年輕女孩,正要搭巴士的小學生,一直盯著電影院看板的年輕人,還有這個我,百年後想必都已化成塵埃了。百年後和現在同樣的光仍將依舊照著這條街,和現在同樣的風將吹過這條路。但在這裡的任何一個人,都已經不存在於這個地面了。

不,這也沒關係,我想。如果百年後我的小說像死掉的蚯蚓般乾癟消失,我想那也沒辦法。這不是問題。我所要追求的,既不是永遠的生,也不是不滅的傑作。我所追求的只有短暫的現在。在我寫完這本小說以前,無論如何讓我活下去,只有這樣而已。

論《挪威的森林》快速成名、工作中的人際關係與隨後的靈感枯竭因應之道、翻譯與寫作的心靈平衡

p.297 非常不可思議的是,當我的書賣到十萬本時,我覺得自己好像被許多人喜歡、喜愛、支持。但《挪威的森林》賣到一百幾十萬本時,我卻覺得自己好像變得非常孤獨。而且覺得自己好像被大家憎恨、討厭似的。為什麼呢?表面上看起來一切都很順利。但那對我來說卻是精神上最難過的時期。老實說也有過幾件不愉快的事。因此感到相當失望,覺得心灰意冷。現在回頭看看才明白,大概因為我這個人畢竟不適合站在那樣的立場吧。既不是那樣的性格,也沒有那樣的器重。
那個時期,我混亂、焦躁、我太太身體不好。完全湧不出想寫文章的心情,任何種類的文章都一樣。從夏威夷回來後,夏天之間一直在做翻譯。寫不出自己的文章時,只有翻譯還可以做。一點一點翻譯別人的小說,對我是一種治癒行為。那是我翻譯的理由之一。在做翻譯時,我可以比較冷靜地看到潛藏在自己體內的自我,也可以比較鎮定下來。

寫作對自己的好處,是了解自我的過程與紀錄

p.412 寫文章是一件很好的事。至少對我來說是很好的事。可以把自己最初的想法「消除」一些什麼,「插入」一些什麼,再「複寫」、「移動」、「更新並保存」起來。這種事繼續做幾次之後,就會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這個人的思想或存在本身是多麼一時性、過渡性了。而且連這樣所完成的寫作作品也不過是過渡性、一時性的東西。並不是不完全的意思。雖然當然也許不完全,不過我所謂的過渡性、一時性並不意味這個。

村上論旅行的意義,為本書收尾

p.417 旅行這種事是大多是相當累人的。不過有些知識是唯有疲累之後才能親身學到的。有些喜悅是唯有筋疲力盡之後才能獲得的。這是我繼續旅行所得到的真理。

愛書人podcast推薦:經典也青春(無合作,純推薦)
podcast首頁:https://podcast.readmoo.com/
可在apple podcast, spotify收聽,我自己以前是用apple podcast收聽,但因為占容量(apple podcast的方式為先下載到手機,再播放,所以聽完後還要刪除,否則會吃手機容量),之後改用spotify。另外,spotify有年度統計個人收聽排行榜與時間紀錄,也方便我了解自己的使用習慣,推薦給同樣喜歡閱讀、聽podcast的朋友參考~

下次見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ita Lin 的頭像
    Anita Lin

    中英法翻譯的走跳生活

    Anita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